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
文章出处:本站 人气:3240 发表时间:2021-08-05 08:55:08
1.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差,投入不足
众所周知,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,也是建设汽车强国中存在的“短板”。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时间比整车企业要短很多,整体研发能力差,导致自主品牌较少,所带来的升级问题很难解决。2007年,全国7000多家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约49亿元人民币,仅占销售收入的0.66%。据英国劳工部的统计,从2007年到2008年,博世零部件研发投入约26亿英镑,约合中国零部件研发投入的7倍。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,人才不足,社会缺乏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,导致竞争力弱,严重制约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。
2.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小,专业化程度较低
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,其中,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不到8000家。2010年,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销售收入为1.644万亿人民币,分摊到每家产值仅有0.8亿元左右,生产规模小,专业化程度低,缺乏规模效应。此外,由于力量分散,整体优势也难以显现。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规模较小,大部分企业会采取低成本的战略,这样使得产品质量低,很难进入优良的市场。
3.汽车零部件产品创新性低,整体环境不健全
目前中国大部分的零部件企业仍然停留在加工测绘等阶段,在整车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下,它们也只能是疲于应付,而不能提升自身的配套能力。又因为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相当旺盛,很多企业就把投入少、见效快的模仿作为生产的主要手段。不仅如此,一味地引进设备而不重视研发,使得低端产品的生产尤为普遍,更不利于我国零部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。此外,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失严重,尤其国际化优良的人才相当匮乏,整体氛围尚未建立起来,也制约了零部件行业的发展。
4.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低下,自主品牌较少
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,关键的核 心技术被外资企业所垄断,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 心技术、关键技术,零部件出口技术的附加值低,资源消耗大,而且缺乏品牌效应,造成市场竞争力弱。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零部件企业,也有大批的零部件产品出口到海外,但都是轮毂、转向节等劳动密集型、技术含量低的产品,所有仍都处于跨国采购链的低端。 而由于核 心技术的缺失,发动机、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,我们基本全 面落后于国际上的先进水平,许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差不多全靠进口来维持,例如,发动机、底盘等关键零部件进口高达60%。现在全中国自动变速箱的销量大概是几百万台,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提供的不到2万台,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几乎为零。博世、德尔福、艾德克斯、万利等外资企业基本包揽了国内液压ABS的生产,西门子等4家企业EMS的产量占全国的80%。传感器等优良的核 心技术几乎百 分 百掌握在外资手里。
- 上一篇: 汽车维修配件反垄断即将出台:后市场电商成“风口”
- 下一篇: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
-
暂时没有数据
-
暂时没有数据